吃晚饭的时候,我问阿婆:“阿婆你还记得以前的故事吗?”九十岁的阿婆咀嚼速度很慢,好一会儿才咽下去食物,开口说:“我当然记得,不过你太婆讲故事才是好啊。”太婆和太公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过许多次,无非是我有两个太婆,第一个太婆生了爷爷之后就去世了。太公后来娶了第二个太婆,一直恩恩爱爱的到了老年,直到去世。
我突然想问:“阿婆,太婆好看吗?”
阿婆却答非所问,径自说:“你第二个太婆啊,是三百个‘猴子’买来的。”这时候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的爸爸解释:“就是三百个银元、大洋。”
不过,太公和太婆的爱情远远不止三百个大洋。
太婆姓陈,是一个嫁过三次而且曾经被土匪绑上山的女人。
在爷爷一岁多时,他的生母一命呜呼了。太公觉得爷爷太小,没有一个女人照顾是行不通的,而且家里没有一个女人也不行。说不清楚怎么回事,做道士的太公竟然拿的出三百大洋,买下了被相当于妓院的场所拍卖的太婆。那些年的道士主要靠死人吃饭,谁家有丧事就支会一声,太公收拾家伙就上门作法。太公做的这一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,不许开口问要报酬,主人家愿意给多少钱就拿多少,没钱的留吃一顿饭也算抵了报酬。偶尔也会接到谁家倒霉了需要驱魔的差事,不过规矩依旧是一样的。所以太公根本没有什么积蓄,不过太婆也只是图他偶尔能够在丧礼上混几口肉回家,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是莫大的幸福。
太婆年轻时长得好看,有一张白净的脸庞和轻松愉悦的表情,一张随时侃侃而谈的嘴,肚子里藏的不是墨水而是各种各样有趣的民间故事。在我幼年时,赖着跟奶奶一起睡觉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听那些故事,奶奶总会说:“这是你太婆在世的时候告诉我的。”太婆告诉奶奶不只是有趣的故事,还有她嫁给太爷爷之前的传奇小半生。
她是天生的克夫命,嫁的第一任丈夫被她“克”死了。偏偏她生得好看,个子娇小又瘦弱,和其他的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膀大腰圆的姑娘们不一样。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场骚乱,她被山上的土匪抢去了,当了压寨夫人。虽然是土匪,倒也是半耕半匪,她却被安置得好好的,除了每天在山上陪着头子聊天抽烟,其他的活都不用她动手。太婆后来一直吸烟,嫁给太公之后也改不掉这个毛病,太公也宠着她,甚至辛苦赚钱给她买烟,贴心的给她弄好烟枪。太婆被救下来之后又嫁了两次,她的第二任丈夫也不出意外的被她“克”死了。直到第三任嫁的是一个姓欧的男人,倒是和太公家不远。男人对太婆并不好,动辄打骂,太婆还要一个人看着好几个孩子。不知怎的,太婆又被押到了妓院之类的场所拍卖,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她一次,让她遇到了心善的太公。
三百个大洋在太公的时代并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,那应该是1930年左右,爷爷两岁多了。太公用三百大洋换了太婆回家,从此那个家才真正的可以称之为“家”。有女主人,有孩子,有为生计奔波的丈夫。太公家里并非地主,而是地主的亲戚或者小厮(关于这部分爷爷奶奶也说不清楚了),甚至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,住着蓝家最大的老爷的房子,种着老爷的水田。最艰难时候太公一边送爷爷上私塾,又上新式学校,欠着老爷家的谷子,也没有让太婆干过一天的活。别人家花钱买回来的女人都是当仆人使唤,唯有人傻心善的太公把太婆当成了小姐疼爱。别说是农活了,就连厨房也没有让太婆进过。
我曾经听爷爷提起来他记忆中的太婆。那是一个眉梢眼角都挂着喜悦的女人,家务活和厨房里的东西她从来是不碰的,即使是逢年过节十分的祭祖她也不会帮忙,所以这些“重任”顺理成章的落到了独子爷爷身上。她存在的意义好像就是每天见到都笑着,欢喜的送他出门欢喜的迎接他回来。她给爷爷讲老掉牙的故事,讲她当压寨夫人的经历和前三次婚姻的生活。她也盯着爷爷读书,偶尔教育爷爷为人的道理。不过爷爷像极了生母,也就是我的第一个太婆,沉默寡言,不喜交友。
我问过这样的问题:“为什么太婆没有再生孩子?”
在那个时代,多子多福是社会的共同价值观。而且爷爷的身体并不好,没有再要孩子实在奇怪。奶奶总是告诉我,因为太婆不能够生孩子了。再一次整理太婆的故事,我突然发现太婆是可以怀孕的,她在第三任丈夫家里有好几个孩子呢。我忍不住想,或许是太婆不想回忆了,不想再要孩子了,所以太公也没有再让她要。
太公疼爱太婆的程度让人吃惊。
年轻时太婆不做家族不沾厨房便算了,解放之后爷爷带着老少举家搬迁,我的姑姑伯伯们也相继出生。爷爷奶奶经历了土改、文革等等一系列事件,生活过得越发艰难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太公也继续为人作法事补贴家用,可是太婆却依旧做她的“公主”。抽烟,吃肉,几个孙子也不照看,等着太公回家过他们的二人生活。太婆吃饭也格外的挑剔,鸡胸脯肉要太公剁得碎碎的加上她喜欢的调料,米饭要刚出锅的冒着饭香味,清汤寡水的青菜也要太公双手奉上喂她吃下去。姑姑伯伯们提起太婆,统一的口径都是太婆很懂得怎么让人伺候。
爸爸是太婆带过的唯一的孙子,不过爸爸六岁那年太婆就去世了。在即将离世的那几年里,太婆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却还是十分喜欢抽烟。起不来了,太公就帮她弄好了烟枪递给躺在床上的她;饭吃不下了,太公就耐心的捧着饭像哄孩子一样让她吃下去……太婆在梦中安静的走了,太公亲自操办的丧事,还选好了多年后需要移葬的地点。
太公也走了之后,我们家有了三座需要每年祭拜的墓。一座是一位太婆独葬,一座是太公和太婆的合葬。
我想或许是生前太公把太婆宠成了公主,死后也不放心她一个人在那一边无人照顾。所以要生同寝,死同穴。
他们的一生,真正的做到了风是你雨是你阳光是你,灯火阑珊是你,死后寂寥亦是你。
吃晚饭的时候,我问阿婆:“阿婆你还记得以前的故事吗?”九十岁的阿婆咀嚼速度很慢,好一会儿才咽下去食物,开口说:“我当然记得,不过你太婆讲故事才是好啊。”太婆和太公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过许多次,无非是我有两个太婆,第一个太婆生了爷爷之后就去世了。太公后来娶了第二个太婆,一直恩恩爱爱的到了老年,直到去世。
我突然想问:“阿婆,太婆好看吗?”
阿婆却答非所问,径自说:“你第二个太婆啊,是三百个‘猴子’买来的。”这时候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的爸爸解释:“就是三百个银元、大洋。”
不过,太公和太婆的爱情远远不止三百个大洋。
太婆姓陈,是一个嫁过三次而且曾经被土匪绑上山的女人。
在爷爷一岁多时,他的生母一命呜呼了。太公觉得爷爷太小,没有一个女人照顾是行不通的,而且家里没有一个女人也不行。说不清楚怎么回事,做道士的太公竟然拿的出三百大洋,买下了被相当于妓院的场所拍卖的太婆。那些年的道士主要靠死人吃饭,谁家有丧事就支会一声,太公收拾家伙就上门作法。太公做的这一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,不许开口问要报酬,主人家愿意给多少钱就拿多少,没钱的留吃一顿饭也算抵了报酬。偶尔也会接到谁家倒霉了需要驱魔的差事,不过规矩依旧是一样的。所以太公根本没有什么积蓄,不过太婆也只是图他偶尔能够在丧礼上混几口肉回家,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是莫大的幸福。
太婆年轻时长得好看,有一张白净的脸庞和轻松愉悦的表情,一张随时侃侃而谈的嘴,肚子里藏的不是墨水而是各种各样有趣的民间故事。在我幼年时,赖着跟奶奶一起睡觉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听那些故事,奶奶总会说:“这是你太婆在世的时候告诉我的。”太婆告诉奶奶不只是有趣的故事,还有她嫁给太爷爷之前的传奇小半生。
她是天生的克夫命,嫁的第一任丈夫被她“克”死了。偏偏她生得好看,个子娇小又瘦弱,和其他的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膀大腰圆的姑娘们不一样。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场骚乱,她被山上的土匪抢去了,当了压寨夫人。虽然是土匪,倒也是半耕半匪,她却被安置得好好的,除了每天在山上陪着头子聊天抽烟,其他的活都不用她动手。太婆后来一直吸烟,嫁给太公之后也改不掉这个毛病,太公也宠着她,甚至辛苦赚钱给她买烟,贴心的给她弄好烟枪。太婆被救下来之后又嫁了两次,她的第二任丈夫也不出意外的被她“克”死了。直到第三任嫁的是一个姓欧的男人,倒是和太公家不远。男人对太婆并不好,动辄打骂,太婆还要一个人看着好几个孩子。不知怎的,太婆又被押到了妓院之类的场所拍卖,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她一次,让她遇到了心善的太公。
三百个大洋在太公的时代并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,那应该是1930年左右,爷爷两岁多了。太公用三百大洋换了太婆回家,从此那个家才真正的可以称之为“家”。有女主人,有孩子,有为生计奔波的丈夫。太公家里并非地主,而是地主的亲戚或者小厮(关于这部分爷爷奶奶也说不清楚了),甚至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,住着蓝家最大的老爷的房子,种着老爷的水田。最艰难时候太公一边送爷爷上私塾,又上新式学校,欠着老爷家的谷子,也没有让太婆干过一天的活。别人家花钱买回来的女人都是当仆人使唤,唯有人傻心善的太公把太婆当成了小姐疼爱。别说是农活了,就连厨房也没有让太婆进过。
我曾经听爷爷提起来他记忆中的太婆。那是一个眉梢眼角都挂着喜悦的女人,家务活和厨房里的东西她从来是不碰的,即使是逢年过节十分的祭祖她也不会帮忙,所以这些“重任”顺理成章的落到了独子爷爷身上。她存在的意义好像就是每天见到都笑着,欢喜的送他出门欢喜的迎接他回来。她给爷爷讲老掉牙的故事,讲她当压寨夫人的经历和前三次婚姻的生活。她也盯着爷爷读书,偶尔教育爷爷为人的道理。不过爷爷像极了生母,也就是我的第一个太婆,沉默寡言,不喜交友。
我问过这样的问题:“为什么太婆没有再生孩子?”
在那个时代,多子多福是社会的共同价值观。而且爷爷的身体并不好,没有再要孩子实在奇怪。奶奶总是告诉我,因为太婆不能够生孩子了。再一次整理太婆的故事,我突然发现太婆是可以怀孕的,她在第三任丈夫家里有好几个孩子呢。我忍不住想,或许是太婆不想回忆了,不想再要孩子了,所以太公也没有再让她要。
太公疼爱太婆的程度让人吃惊。
年轻时太婆不做家族不沾厨房便算了,解放之后爷爷带着老少举家搬迁,我的姑姑伯伯们也相继出生。爷爷奶奶经历了土改、文革等等一系列事件,生活过得越发艰难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太公也继续为人作法事补贴家用,可是太婆却依旧做她的“公主”。抽烟,吃肉,几个孙子也不照看,等着太公回家过他们的二人生活。太婆吃饭也格外的挑剔,鸡胸脯肉要太公剁得碎碎的加上她喜欢的调料,米饭要刚出锅的冒着饭香味,清汤寡水的青菜也要太公双手奉上喂她吃下去。姑姑伯伯们提起太婆,统一的口径都是太婆很懂得怎么让人伺候。